湿地,作为“地球之肾”,在维护生态平衡、调节气候、净化水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近年来,随着广州对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的重视,适宜本地生长的水生植物成为关键“帮手”。以下是一份极具价值的广州水生植物推荐清单,助力湿地生态重焕生机。
芦苇:禾本科多年生高大草本,在广州的河流、湖泊沿岸广泛分布。它根系异常发达,能像“钢筋”一样牢牢固定土壤,防止水土流失,有效保护湿地堤岸。同时,芦苇能强化和维持湿地中水力的传输,吸收、分解水体中的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,对污水有较强的净化作用,还为微生物提供栖息场所,助力构建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。
睡莲:睡莲科睡莲属多年水生草本,花朵优雅,叶片浮于水面。它对土质要求不高,常生长在池沼、湖泊中。睡莲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,为湿地增添浪漫景致,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净化空气,改善湿地周边环境。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,增加水中溶氧量,为鱼类等水生生物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。
香蒲:同样是常见的水生植物,可在湖泊、河流、盐碱土壤等环境生长。香蒲堪称“污水净化小能手”,可以在污水中生长,净化水质,很多城市都种植香蒲来净化生活污水及工矿废水。它可监测水中是否有砷存在,还能净化水中汞、镉、铅等有害物质,吸收和积累电厂洗煤废水中的重金属元素,有效分解废水中的营养物质和多种有机污染物。
水芹菜:作为水生菜类,适于在广州种植。它植株高60 - 90厘米,茎叶柔嫩,纤维少。水芹菜能有效吸附处理污水中富营养物质,通过自身生长代谢,将水中过多的氮、磷等营养成分吸收利用,从而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,防止藻类过度繁殖,维护湿地水体的清澈与生态稳定 。
美人蕉:多年生草本,植株高可达1.5米,喜温暖和充足的阳光。美人蕉叶片宽阔,花型独特,色彩多样,极具观赏价值。它能吸收二氧化硫、氯化氢、二氧化碳等气体,是监视有害气体污染环境的“活监测器”,还有去除一定的氮、磷污染物的作用,在美化湿地景观的同时,为湿地生态健康保驾护航。
这些广州本土或适宜广州生长的水生植物,在湿地生态修复中各显神通。它们相互协作,从稳固堤岸到净化水质,从增加溶氧到美化景观,全方位助力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,让广州的湿地重归往日的生机与活力。